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11章

有一阵子骑车去上课,耳塞里放着黄耀明,那首《如歌的行板》循环听了一学期。上午九点钟的阳光从槐树间隙里渗下来,丝丝缕缕,尘屑在一束束漏光里打转飞扬,有点雾凇的美感。摄影课上说,这个城市早上八九点和下午四五点的光是最适宜拍片的,有层次。这个灰扑扑的城市,也只有等八九点的阳光降临后,才是真正有了亮色,活过来。
《如歌的行板》,仙气飘飘的前奏每次响起来还是能激我一下,没错,仙气飘飘,从《借借你的爱》到《若水》,断断续续收着他的专辑,黄耀明的唱腔总给我一种黏稠的画面感,一字一段皆能幻化成形。关锦鹏就让黄耀明在《愈快乐愈堕落》的片尾翻唱《暗涌》,低沉、绵密,画面上是两位主人公开车跨过了青马大桥,天色清冷,黄耀明一段接一段地唱,车已过了一路……
很可惜,《如歌的行板》没有拍MV,但无碍跟随词曲,遥想内里风光:起初是一大面辽阔的云海,云雾撩拨,充满人工操作的痕迹,打个比方类似上世纪九十年代神话剧里的大神出场的情形,一股干冰就能给人一种腾云驾雾的想象,并且还笃信不疑;之后莲叶袅袅,长亭向晚,红色的地灯亮起来,给云海渲染上一抹艳红,说是晚霞有些勉强,但又实在不影响其幻其美,属于上世纪末的舞池风情……就是这样的感觉,自然造物从外拉到内,他能把一切都唱回室内:夕阳是顶灯,飞鸟是吊扇,莲叶是湿纸巾,凉亭则是席梦思了……那种旁人避之不及的虚假的“塑料感”,他不躲不偏,反而大肆渲染,又不招致反感——不属于户外,他是想要唱出一间斗室来的歌手,房间里有金沙金粉深埋的宁静,室外风雨琳琅,漫山遍野都是今天。再听《如歌的行板》,总是不由回想那阵子,穿梭在漏光树下,快马平剑。旋律里包容了彼时彼地的光线、气味、温度、颜色……比记忆更牢靠。
看看他的单曲名:“禁色”“石头记”“春光乍泄”“这么远,那么近”“风月宝鉴”“绝色”“艳阳天”“花非花”“每日一禁果”“光天化日”“淫红尘”“不夜情”……首首关情,似一位清高孤绝,历经又看破红尘的世外高人,偏世人给他的评价多集中在“妖冶”“颓靡”“魅惑”。听听林夕给他写的《四季歌》吧,听他如何清澈脱俗——
红日微风吹幼苗
云内归鸟知春晓
哪个爱做梦 一觉醒来
床畔蝴蝶飞走了
船在桥底轻快摇
桥上风雨知多少
半唱半和 一首歌谣
湖上荷花初开了
四季似歌有冷暖
来又复去争分秒
又似风车转到停不了
令你的心在跳
四季似歌有冷暖
来又复去争分秒
又似风车转到停不了
令你的心在跳
桥下流水赶退潮
黄叶风里轻轻跳
快快抱月睡 星星闪耀
凝望谁家偷偷笑
何地柛仙把扇摇
留下霜雪知多少
蚂蚁有洞穴 家有一个门
门外狂风呼呼叫

上一章 继续阅读

第11章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1/1

返回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